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家师方孝孺,开局就被诛十族? > 第46章 开学第一课!
换源:


       他们做梦都没想到,陛下会出这样一道题!

靖难!

这是何等敏感的话题!这是本朝最大的禁忌!

平日里,他们只敢歌功颂德,赞美陛下拨乱反正、重开盛世的文治武功,谁敢去碰“靖难”二字?

更要命的是后半句!

“天下未平,民心未安”!

这岂不是在说陛下得位不正,治国无方?

这题,怎么答?

说天下已平,民心已安?那是公然反驳陛下,是欺君!

说天下未平,民心未安?那不是在打陛下的脸,质疑他统治的合法性吗?

这根本不是一道题,这是一道催命符啊!

徐文手中的象牙扇“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却浑然不觉,只觉得手脚冰凉,脑子里一片空白。

然而,与勋贵子弟们的集体懵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侧寒门学子们骤然亮起的双眼!

王敬之握着笔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屠龙之术!这才是他们这些寒门士子十年寒窗,苦苦求索的屠龙之术!

这道题,看似凶险,实则却是一条通天之路!它绕开了所有之乎者也的繁文缛节,直指治国安邦的核心!

陛下要的,不是粉饰太平的马屁,而是真正的经世济国之策!

与此同时,李府后宅。

陈俊茹,如今的陈茹,正盘膝坐在房中。一名小厮匆匆跑来,将书院考题告知了她。

听完之后,陈茹那张清冷的脸上,露出了极其复杂的神情。

她恨朱棣,恨这个杀害她父亲,颠覆建文朝的篡位逆贼!

可这一刻,她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个逆贼,确实有着寻常帝王所不具备的雄主气魄!

敢于直面自己得位的争议,敢于承认“天下未平,民心未安”的现实,并以此考问天下士子!

这份胸襟,这份胆略……

陈茹握紧了拳头,心中五味杂陈。

汉王府。

朱高煦听完心腹的汇报,发出一声不屑的冷笑。

“安天下?老头子真是越老越糊涂了!这天下,有什么不安的?”他踱了两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去,给徐文那几个小子透个风。”

“让他们写,就写我大明兵锋正盛,当以雷霆手段,扫平一切不臣!凡有非议‘靖难’者,皆是前朝余孽,杀无赦!再多写写靖难功臣的功劳,提醒提醒父皇,这江山是谁替他打下来的!”

“是!殿下!”心腹领命,匆匆而去。

考场之内,一个时辰的作答时间,仿佛比一年还要漫长。

勋贵子弟们抓耳挠腮,汗如雨下,许多人对着白卷,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而王敬之等人,则早已沉浸其中,笔走龙蛇,奋笔疾书,将自己胸中所学,平生抱负,尽数倾注于笔端!

考试结束的钟声敲响。

李子城亲自带人,开始收取试卷。

他走过徐文身旁,只见其卷上只写了寥寥数行歌功颂德的废话,便再无下文。

他面无表情地继续往前走,最后,停在了王敬之的案前。

王敬之刚刚写完最后一个字,额上满是汗水,眼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李子城拿起他的试卷,目光落在开篇的第一句话上。

只看了一眼,他的手,便忍不住微微一颤!

只见那雪白的卷纸上,赫然写着一行石破天惊的大字——

“天下未安,非在民,而在藩王!欲安天下,必先削藩!”

李子城的手指,在触碰到那份试卷的瞬间,确实感到了些许颤动。

“天下未安,非在民,而在藩王!欲安天下,必先削藩!”

这开篇的第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柄烧红的铁锤,狠狠地砸在李子城的心上!

疯子!

这王敬之,简直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李子城身为后世之人,自然知晓朱棣之后,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的下场,也深知“削藩”二字对于永乐一朝意味着什么。

朱棣自己便是大明最成功的藩王!他以藩王之身行靖难之事,最终坐上了这把龙椅!

如今你一个寒门学子竟敢在他面前,在他亲自主持的选才大典上公然提出削藩?

这不是在献策,这分明是在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他当年得位不正更是预言他的儿子们将会重蹈覆辙!

这已经不是胆大包天了,这是在用自己的项上人头去敲击大明的国策警钟!

李子城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他面无表情地将王敬之的卷子收起放在了所有卷子的最上面,而后转身在一众考生或敬畏、或嫉妒、或幸灾乐祸的复杂目光中捧着厚厚一沓试卷步入了讲堂深处。

讲堂之内朱棣早已等候多时。他并未安坐而是在堂中负手踱步,龙袍的下摆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无形的威压充斥着整个空间。

“如何?”见李子城进来朱棣停下脚步,声音听不出喜怒。

“回禀陛下试卷已全部收齐。”李子城躬身将试卷高高举过头顶。

“其中有三十份堪称优等,臣已将其拣选出来置于最上,请陛下御览。”

大太监王景弘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试卷,呈递到朱棣面前的御案之上。

朱棣坐回椅上并未立刻翻阅。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高高一摞的卷宗仿佛在审视着大明未来的命运。

片刻之后他才伸出手随意地从最上面拿起一份。

正是王敬之那份石破天惊的答卷!

朱棣的目光落在卷首只看了一眼整个人的气息便骤然一变!

原本还算平静的讲堂温度仿佛瞬间降到了冰点!侍立一旁的王景弘,只觉得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连呼吸都下意识地屏住了。

李子城垂手立于下方心头猛地一紧。

来了!

朱棣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愤怒也无惊讶,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沉寂。他拿着试卷的手稳如磐石没有一丝一毫的颤抖。

可越是如此李子城便越是心惊。

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这般宁静得可怕!

许久朱棣才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李子城身上:“此卷,何人所作?”

“回陛下考生王敬之。”李子城如实回答。

“王敬之……”朱棣轻轻念叨着这个名字随即又低头看向试卷。他没有再看那句削藩而是继续往下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