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家师方孝孺,开局就被诛十族? > 第54章 飞鱼服破书声
换源:


       他却不知,一张为他量身定做的大网,早已悄然张开。

李子城端坐于讲台之上,接过朱瞻壑的策论,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便放在了一边。

他抬起头,看向朱瞻基,平静地开口:“皇长孙,该你了。”

翰林书院的讲堂之内,空气仿佛凝结成了冰。

一百名学子,无论是绫罗绸缎还是旧衫布衣,此刻都正襟危坐,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他们的目光,全都聚焦在讲堂中央那两个身份尊贵至极的少年身上。

一场关乎大明国策,更关乎未来储君之争的辩论,即将开始。

“汉王世子,你先。”李子城的声音不带一丝情绪,平静地打破了沉寂。

朱瞻壑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唰”地一下站起身,虎步走到堂前,火红色的劲装在明亮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眼。他甚至没有看李子城,而是将充满压迫感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挑衅地停留在朱瞻基的脸上。

“学生以为,所谓流民,十之八九乃是懒惰刁滑之辈!平日不思劳作,一旦天降灾祸,便想着依仗朝廷赈济为生!”他的声音洪亮而张扬,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鄙夷。

“若是一味姑息,开仓放粮,只会助长其惰性,耗空国库,养出一群祸国殃民的蛀虫!待粮尽财绝之日,便是他们啸聚山林,揭竿而起之时!”

这番话一出,徐文等一众勋贵子弟立刻露出了深以为然的神色。他们自幼所受的教育,便是弱肉强食,便是铁腕治国。

朱瞻壑见状,愈发得意,声音也拔高了八度:“故而,学生之策,在一个‘压’字!当以雷霆之军,将流民圈禁于特定之地,设卡立哨,严禁其四处流窜,更不许入城一步!每日只给饿不死之稀粥,使其知晓朝廷天威,而非妇人之仁!若有喧哗闹事者,立斩不赦!如此,方能以绝后患,保我大明江山稳固!”

“说得好!”一名勋贵子弟忍不住高声喝彩。

整个讲堂的气氛瞬间被他这番酷烈之言所引爆。寒门学子们个个面露不忍与愤慨却敢怒不敢言。

李子城面无表情地看着朱瞻壑呈上来的策论,那上面淋漓的墨迹仿佛都透着一股血腥气。他没有点评只是将其放在一旁目光转向了另一侧。

“皇长孙,该你了。”

朱瞻基缓缓起身,他今日穿的依旧是那身宝蓝色的锦袍神色沉静如水,与飞扬跋扈的朱瞻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对着李子城躬身一礼随即朗声道:“学生以为民为国本,民心为重。江南水患百姓流离失所非其之罪。朝廷当以仁心待之解其倒悬之急。”

他将自己的策论呈上声音温和而清晰:“学生之策在于赈。当立刻从江南各地府库调集粮草于城外设棚施粥,务必使所有灾民有食果腹有衣御寒。再由地方官吏登记造册安抚其心,待水退之后助其重返家园。”

这番话说得中规中矩正是储君该有的仁厚之言。

可这话音刚落朱瞻壑便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冷笑!

“哈哈哈!堂兄!我当你考察数日能有何等高见,原来不过是这般妇人之仁的陈词滥调!”他猛地跨前一步指着朱瞻基声色俱厉!

“你这策论当真是你心中所想吗?还是说你当着山长与我等同窗之面,隐藏了你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朱瞻基眉头微蹙:“堂弟此言何意?”

“何意?”朱瞻壑脸上的笑容变得无比狰狞,他猛地一拍手。

“来人!将皇长孙殿下的策论原稿呈给李山长!”

话音未落,人群中那名叫小春子的太监面无人色哆哆嗦嗦地跪着爬了出来,手中高高捧着一卷文稿。

“山长……这……这是殿下昨日丢弃的草稿,奴婢……奴婢捡来的……”

李子城目光一凝接过了那份文稿。

朱瞻壑死死地盯着朱瞻基:“李山长!诸位!你们看清楚了!我这位仁德宽厚的堂兄在他那份开仓放粮的策论之后亲笔写了什么!”

他几乎是嘶吼了出来:“若有刁民趁机闹事不服管束,当以雷霆手段镇之,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轰!

整个讲堂,彻底炸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利剑一般齐刷刷地刺向了朱瞻基!

前一刻还温润仁厚的皇长孙,下一刻,就变成了一个口蜜腹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这反差,太过巨大,太过震撼!

徐文等勋贵子弟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狂喜与鄙夷交织的神情。而王敬之等寒门学子,则是面色惨白,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失望与惊恐。

“你……你血口喷人!”朱瞻基脸上终于露出了惊慌失措的神情,指着朱瞻壑气得浑身发抖。

“我血口喷人?”朱瞻壑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白纸黑字!你的笔迹!难道还有假不成?!你这般心性残暴虚伪歹毒,如何配为我大明储君!?”

诛心之言!

这已不是辩策,这是赤裸裸的政治攻击!

就在这千夫所指,朱瞻基仿佛已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境之时。

讲台之上,始终沉默的李子城,忽然轻轻地将那份“罪证”放在了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声音不大,却瞬间让整个讲堂的喧嚣都安静了下来。

他抬起头,看着面带“慌乱”的朱瞻基,问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问题。

“殿下,”李子城的声音平静如初,“你亲赴城外流民安置点,与灾民同处数日,难道……就只得了这‘开仓放粮’一个法子吗?”

朱瞻基一愣。

满堂学子也是一愣。

朱瞻壑脸上的得意笑容,也猛地一僵。

只见朱瞻基脸上的“慌乱”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从容与镇定。他对着李子城,微微一笑。

这一笑,如春风化冰,让王敬之等人瞬间醒悟!

“山长说的是。”朱瞻基的声音,恢复了清朗,“开仓放粮,不过是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学生才疏学浅,确另有一策,只是尚未思虑周全,不敢妄言。”

说着,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他从宽大的袖袍之内,缓缓取出了另一份用锦绳系好的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