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问题。”朱瞻基看着那片废墟,眼中闪烁着与他年龄不符的坚定,“孤已经向皇爷爷请旨,从我自己的私库里拨银十万两,务必要将这藏书楼,建得比以前更好!”
他顿了顿,转过头,认真地看着李子城。
“先生,孤知道,你抢出来的,不仅仅是书。”
李子城心中一动,迎上了朱瞻基那清澈而深邃的目光。
“孤也不问那铁盒里究竟是什么。”朱瞻基继续说道,“孤只知道,先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大明。从今往后,先生但有所命,瞻基,万死不辞!”
这番话,已经不是学生对老师的敬重,而是一个未来君主,对肱骨之臣的承诺。
李子城心中涌过一股暖流,他点了点头,没有多言。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快步跑来,在朱瞻基耳边低语了几句。
朱瞻基的脸色微微一变,他看向李子城,神情变得有些复杂。
“先生,皇爷爷……单独召你入宫。”
……
三日后。
李子城身上的伤势,在太医院最好的伤药调理下,已经好了大半。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青色官袍,独自一人,踏入了那座天下权力中枢的紫禁城。
这一次,他没有去威严肃穆的奉天殿,而是被一名小太监,引到了一处更为幽静,也更为森严的地方——御书房。
厚重的殿门被缓缓推开。
殿内没有想象中的金碧辉煌,反而陈设简单,充满了墨香与一种无形的威压。
永乐大帝朱棣,没有穿那身威慑四方的龙袍,只着一袭玄色常服,正负手站在一幅巨大的《大明疆域图》前,静静地凝视着。
他没有回头,却仿佛脑后长了眼睛。
“来了。”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直透人心的力量。
“臣,李子城,叩见陛下。”李子城跪下行礼。
“起来吧。”朱棣缓缓转过身,他那双锐利的虎目,落在了李子城的脸上,“伤,好些了?”
“谢陛下挂怀,已无大碍。”
“嗯。”朱棣点了点头,他走到书案后坐下,示意李子城也坐。
这番举动,让李子城心中一凛。
君臣之间,赐座,意味着的不是恩宠,而是一场真正平等的,或者说,更为凶险的对话即将开始。
“子城,你可知,朕为何要设那翰林书院?”朱棣开口,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为国储才,为殿下培植羽翼。”李子城答道。
“说得对,也不全对。”朱棣的指节,轻轻叩击着桌面,“朕要的,不仅仅是能臣,更是一群能够理解朕,继承朕遗志的……自己人。”
他看着李子城,目光变得深邃。
“你,很不错。”
“火烧书院一案,你处置得很好。既保全了瞻基,又将了朱高煦一军,还让朕,拿到了想看的东西。”
李子城心中剧震,后背瞬间渗出一层冷汗。
他明白了,朱棣什么都知道!
他知道那封信是伪造的!他也知道自己手里,还藏着真正的原件!
但他没有点破,反而顺水推舟,借着这个由头,狠狠敲打了汉王,将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帝王心术,深不可测!
“汉王府与纪纲,这些年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朱棣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家常小事,“朝中,需要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来平衡一下。”
他拿起御笔,在一卷早已拟好的明黄色圣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传国玉玺。
“朕,不赏你金银,也不升你的官阶。”
王景弘将那份圣旨,恭恭敬敬地捧到了李子城的面前。
李子城展开一看,瞳孔猛地一缩!
“……兹翰林书院山长李子城,品性纯良,学识渊博,特授其兼任‘靖难实录编修官’一职,可自由出入文渊阁秘档库,查阅靖难以来所有机密卷宗,不得有误。钦此。”
靖难实录编修官!
这个职位,品阶不高,权力却大得吓人!
可以查阅所有靖难时期的机密文件!
这意味着,当年那些最血腥,最肮脏,最见不得光的秘密,都将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的面前!
李子城的大脑,在瞬间完成了无数次推演!
这不是赏赐!
这是一场考验!一场赌上性命的豪赌!
朱棣在怀疑他!怀疑他建文余孽的身份!
所以,他干脆将整个大明最核心的秘密,像一盘珍馐,摆在了他的面前!
吃,还是不吃?
吃了,就意味着你将看到朱棣最不想让人看到的一面。届时,你是秉笔直书,还是为尊者讳?
无论怎么选,都是死路一条!
秉笔直书,是为找死!
为尊者讳,朱棣会觉得你心虚,是在刻意隐瞒什么,同样是死!
好一招“以退为进”!好一招“开诚布公”的阳谋!
“怎么?”朱棣看着他变幻不定的脸色,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朕相信你,能还那段历史一个‘公道’。你,不敢接吗?”
李子城深吸一口气,将心中所有的惊涛骇浪,尽数压下。
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
他缓缓叩首,双手接过了那卷仿佛有千钧之重的圣旨。
“臣,领旨谢恩!”
“好。”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子城拿着圣旨,缓缓起身,躬身退后。
就在他转身,即将走出御书房大门的瞬间,朱棣那看似不经意的声音,如同鬼魅般,从他身后飘来。
“对了。”
“当年向朕举荐你老师方孝孺的,是姚广孝。”
“你若查档或能看到些有趣的东西。”
“轰!”
李子城走出御书房的殿门,身后那厚重的门缓缓合上,将他与那位天下至尊隔绝在两个世界。
朱棣最后那句话,轻飘飘的,却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狠狠地压在了他的心头!
姚广孝!
又是姚广孝!
这个名字,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从他踏入应天府的那一刻起,就始终笼罩着他。
他手中的圣旨,此刻不再是明黄的丝帛,而是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手心发麻,也烫得他灵魂战栗。
靖难实录编修官!
好一个编修官!
好一个“自由出入文渊阁秘档库”!
朱棣,这位雄才大略、心机深沉如海的帝王,根本就没有相信过他!
火烧藏书楼,他将计就计,废了朱瞻壑,敲打了朱高煦,看似是给了李子城一个天大的交代。
可这最后的任命,才是真正的杀招!
这是一场毫无遮掩的阳谋!
朱棣将整个大明最核心、最肮脏的秘密,就这么摊开在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