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家师方孝孺,开局就被诛十族? > 第67章 更加恐怖的真相
换源:


       可他们的道路,却南辕北辙!

这种根本性的分歧,在承平之时,或许还能勉强共存。可在那风雨飘摇的建文初年,燕王朱棣的铁蹄随时可能南下,这种分歧,便是致命的!

而姚广孝,那个身在佛门,心在朝堂的黑衣宰相,他在这场致命的分歧之中,究竟看到了什么?

李子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没有再去看那份廷议记录,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一排排贴着“建文”标签的巨大书架。

他要找到所有关于姚广孝的记录!

他要将这个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鬼影,一点一点地,从黑暗中拖出来!

“海公公,我想查阅所有提及‘姚少师’的卷宗。”李子城的声音,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沙哑。

海公公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奇异的表情,仿佛是惊讶,又仿佛是赞许。

“李大人,请随我来。”

老太监佝偻着身子,在迷宫般的书架间穿行。

秘档库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李子城翻动卷宗的“沙沙”声,和长明灯火苗偶尔爆裂的“噼啪”声。

他一卷一卷地看过去。

姚广孝,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每一次出现,都出现在最关键的节点上!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卷宗记载,朝堂震动,黄子澄、齐泰等人主张立刻发兵征讨。而就在此时,一封来自北平的密报,经由特殊渠道,送到了姚广孝的手中。密报内容不详,但记录显示,姚广孝看完后,只说了一句:“燕王,势已成。”

建文二年,朝廷大将李景隆,兵败白沟河,河北之地,尽数落入燕王之手。朝野上下,一片恐慌,主和之声四起。而姚广孝,却通过一名不起眼的信使,给远在北平的朱棣,送去了一句话:“勿攻城池,直取京师。”

建文三年,燕军势如破竹,直逼长江北岸。建文帝召集重臣商议对策,方孝孺力主死战,以身殉国。而此时,又有一份记录显示,姚广孝曾私下派人接触过守卫金川门的将领。

……

一桩桩,一件件!

李子城看得遍体生寒!

这个姚广孝,就像是一个幽灵,他没有出现在任何一次朝会之上,他的名字甚至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份正式的邸报之中。

可他的手,却无处不在!

他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坐在棋盘之外,冷眼旁观,却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轻轻拨动一枚棋子,彻底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向!

他不是在辅佐朱棣。

他是在导演这一场改朝换代的惊天大戏!

李子城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对“靖难”的理解,是何等的肤浅!

这根本不是一场简单的叔侄相争!

这背后,隐藏着一张由姚广孝亲手编织,笼罩了整个天下的巨大网络!

就在他心神激荡之际,他的指尖,触碰到了一份装订方式略有不同的卷宗。

这是一份关于建文帝与方孝孺、陈舒平等几位心腹重臣的密谈记录。

卷宗的封面,甚至因为常年无人翻动,积了一层厚厚的灰。

李子城的心猛地一跳!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他要找的东西,就在这里面!

他小心翼翼地吹去封面的灰尘,翻开了卷宗。

上面的字迹,依旧是那么熟悉。

记录的内容,是关于“军械失窃案”爆发前夕,建文帝的一次紧急召见。

建文帝忧心忡忡,询问几位臣子,对于汉王朱高煦在军中势力日益膨胀,该如何应对。

陈舒平的回答,刚猛直接:“汉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臣请陛下下旨,削其兵权,将其召回京师,圈禁于府中,以绝后患!”

而方孝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陈尚书此言差矣。汉王乃陛下亲叔,太祖血脉,无确凿谋逆之证,不可轻动。否则,只会激起诸王猜忌,令天下动荡,反予燕王可乘之机。”

又是分歧!

又是水火不容的争论!

李子城死死地盯着卷宗,他能想象到当时殿内那剑拔弩张的气氛!

他继续往下看,心脏却骤然缩紧!

在卷宗的末尾,记录着方孝孺最后说的一句话。

“此事,臣自有办法周旋,或可请动一人,从中斡旋,保陈尚书无虞,亦可敲山震虎,令汉王收敛。请陛下静待佳音。”

李子城的大脑“轰”的一声,一片空白!

恩师,在撒谎!

他当着建文帝的面,说有办法保全陈舒平,可私底下,他与陈舒平的政见根本就是背道而驰!

为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个可怕的念头,从李子城的脑海中升起。

他猛地合上卷宗,开始仔细检查那卷宗的装订线。

果然!

那用丝线装订的卷宗,其中一根丝线的线头,有被重新缝合过的痕迹!极其微小,若非他心细如发,又心存疑虑,根本不可能发现!

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从发髻上,取下一根用作固定的银簪,用簪尖,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将那根重新缝合的丝线,挑开。

他的动作很慢,很轻,生怕损毁了里面可能存在的任何东西。

汗水,从他的额角渗出,顺着脸颊滑落。

终于,丝线被完全挑开。

他轻轻抖动书页。

一张被折叠得只有指甲盖大小,薄如蝉翼的丝绢,从书页的夹缝之中,悄无声息地,滑落了出来,掉在了他摊开的手心上。

李子城屏住了呼吸。

他颤抖着手,将那张小小的丝绢,缓缓展开。

上面,是恩师方孝孺那熟悉的,却又带着一丝仓促与决绝的笔迹!

只有短短几行字!

“陈公之忠,可昭日月。然其性刚直,恐为奸人所用,非国之福。”

“北平军械之事,乃汉王与纪纲之谋,意在嫁祸东宫。此事我已告知姚少师,望其斡旋,以全忠良名节。”

李子城倒吸了一口凉气,整个人如坠冰窟!

原来如此!

原来恩师早就洞悉了一切!

他知道这是汉王与纪纲的阴谋!他也知道他们的目标,是太子!

所以,他找到了姚广孝!他希望借助姚广孝这个“局外人”的力量,来保全陈舒平!

可结果呢?

结果,陈舒平还是死了!惨死在了诏狱之中!全家被抄,女儿流落天涯!

姚广孝!

你在这件事里,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你是没能斡旋成功?

还是……你根本就没想去斡旋?!

一个更加恐怖的真相,如同深渊巨兽,缓缓地浮现在李子城的脑海之中,让他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