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个问题:你觉得父母把你当做什么?
留言也是五花八门。
不过大多都是“学习机器”、“赚钱工具”,也不乏有“笨蛋”一类的词,仿佛能看到敲下这两个字的人垂着的眼眸和自嘲的嘴角。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我初中时候老师的一段话,本意是规劝家长们要有耐心,因为有趣所以记了很久。
“对于母亲来说,孩子是你生的很像你,你要想想他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那有些母亲又说了,孩子随他爸,跟他爸一个德行,那孩子他爸不也是你千挑万选喜欢的吗,所以忍着吧!”
所以我也写下了一段留言。
“曾经的自己吧。这不是褒义也没有贬义。”
他们看着你,就像看一面镜子,镜子反映出了他们年轻时的潇洒与冲动,或是温和与软弱。
有些时候我们的性格,处事方式,包括你面对不理解时的倔强和迷茫,这与年龄阅历相关,也是父母给我们的天性。父母可能总是在反对我们,大多是因为如果我们做出与他们相似的选择,他们会觉得这是他们犯过的错走过的坑,便会以一种过来人的想法阻止我们。如果不是,他们会觉得我们脱离了他们的理解范围,便会努力寻找相似于他们曾遇见过的别人的选择,毕竟他们也上网,也会看到许多反面例子,他们觉得有可能会处于危险,所以反对。总的来说,他们希望我们更好,但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不懂的也有很多,只能从前车之鉴吸取经验,人人都是如此,谁能做到一辈子都是开山鼻祖呢。
对你好的父母永远是在担心你的,不管不问的才值得悲哀。
网络时代下,由于网络的普及,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受外物影响,例如老师,同学,再例如小说人物,电影角色,网络陌生人等等,这样的影响会让我们不满足现在,甚至是厌弃现在的生活环境。不满的同时又要面临父母的步步紧逼,可谁不想年少有为、优秀又美好呢,所以我们深知我们有不满,深知父母也是希望我们变得优秀可依然会与父母冲突,觉得他们不理解自己,甚至想逃离。从日渐减少的交流到每月几次的电话,无一不在向他们展示成长的代价。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是前路的灯塔。孩子在小的时候本身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并没有什么认知,只有父母在耳提面命中不断的告知他教育他考试有多么重要,学习是多么有用,这样的告知与教育会成为他们的动力与压力。只有适当的施压与减压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最终成为一个自律自强的人。
对于父母长辈而言,有时候,我们或许会成为某人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帮助他扫除迷惘,给他鼓励。但请别忘了,父母是领路人,不是代步器,你可以陪伴,却永远不能代替,我们也许会影响他,但不能左右他。当他有了自己的步伐和方向,甚至比你更稳健,更坚定时,我们就没有理由,嘲笑他的梦想。
对于孩子自己而言,“世俗的成功给人自由”。“笨小孩”和“天才”,“有天赋”和“真努力”都是别人给自己的标签。现在这个社会的年轻人努力地宣扬“不接受定义”,而我认为,不接受定义的最终奥义,就是既不接受别人给自己贴标签,也不自己给自己立人设。哪怕世俗的目光像利刃一样一刀一刀刺向你,周围的偏见将你淹没,也总会有真实的自己在默默发出光芒。不理解和不接受永远不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除了你自己不想,没人会阻碍你的前进。
愿我们都能在没人鼓励的时候相信自己,在暗处野蛮生长,在心里永远升起太阳。也希望父母们都能够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一些认可,不要让他们独自承受标签的压力,才不会在他们懦弱自卑时感叹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