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自请废太子 > 第七十七章 还是动手了
换源:


       岑文本的提醒,真是救了李泰,免得他犯下大错。

李泰对于这位老大人心存感激,但并不代表他会完全照对方说得去做。

直接承认此次李承乾的大功,作为后勤转运的负责功臣,与他一起分享此功……

李泰自恃现在父皇最宠爱自己,根本不在乎多分得一点功劳,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东宫翻身。

李承乾好骑射,行为不守规矩,这才闹得朝臣对他多有弹劾。

假如现在证明,他的不守规矩,是因为本身就是“奇少年”,让大家产生了,太子“类陛下”的联想,那么朝臣们的态度,乃至于父皇的态度全都会发生逆转。

那对于自己来说才是灭顶之灾。

“除了令御史上书之外,我们也可以另外再搞些动作。”

“另外,李承乾不是喜欢在民间造势吗?你们私下收买些伶人,再给东宫添把火,记住一定要让东宫的风头盖住父皇!”

房遗爱有些为难地道:“这个……御史的人选好说,但是要在民间搞这么大的动静,可不好完全隐藏消息啊。”

魏王的意思,他们明白,但并不代表着真有可操作性。

借这个时机吹捧东宫不是难事,但要盖住陛下的威望……人家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其中有些猫腻,朝廷一旦察觉想要追查,他们根本瞒不住消息。

柴令武却阴冷地一笑:“只要用完之后,让他们永远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还怕消息走漏出去吗?”

房遗爱并非心慈手软之辈,但也绝不像他一样能狠到如此地步,心中不由一寒。

李泰则浑若无事地转过话题:“并州大败,裴浩恐怕是回不来了,你们找机会去安抚一下裴家。”

“他的家人们,就当不知道裴浩为何离开长安吧?”

柴令武赶紧道:“殿下请放心,裴浩离开长安之时,得了个转运使之职,自然要北上转运粮草。”

“当时敌骑南侵,长安以北皆为敌骑掌控,便是出了意外落入敌手也不意外。”

“就算现在薛延陀部自己说出裴浩北上是为了透露军情,难道朝廷还会相信敌人的话吗?”

李泰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所有知情人,皆参与其事,不可能自己泄露这等族诛大罪,而薛延陀的话是没有人相信的,此事不会有什么隐患。

“好!本王现在就要进宫去了,既然东宫在战场上有所表现,那本王就要好好讨好父皇,赢得父皇之心。”

李世民虽然以盖世的军功威震天下,但是哪怕还是秦王之时,他就刻意招揽文士,登基之后更是文武并重,希望营造一番治世。

李泰在才学之上,还真有些天赋,跟几位名儒接触日深,自己的长进也快,时常进宫陪着李世民聊些文学馆之事,也表现一下自己在才学上的进益。

之前他就是靠着这样的方法,不断地得到李世民的夸赞。

此时他当然要好好表现自己的长处,以免真的被东宫借机盖过风头。

……

太极殿之上,李世民召集众多重臣,不过现在的气氛比起刚刚得知薛延陀部南侵时要轻松许多。

哪怕依他们战前最乐观的估计,也没有想过李承乾竟能领军短时间内大败薛延陀主力,直接挫败了他们对长安的威胁。

不,不止是长安,薛延陀刚刚经历大败,兵力与士气全都损失不小,根本无力再次组织大规模的进攻。

也就是说,远离长安的西州和安西都护府,现在都算是安全了。

而左右骁卫两支骑兵,可以完全发挥他们的机动优势,策应东西千里战线,把唐军的步军和边军完全串联起来。

现在唯一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帮助阿史那思摩再次夺回草原,只要这一步成功了,那么大唐北境的防线就算是完整了。

房玄龄在大殿之上,细数各位文臣武将的功劳,最后的重点,自然落在了太子的身上。

然而,此时几位御史站了出来,直接点明朝廷大胜之后,民间多有些夸大之语,竟然直指太子之功,已经足可担当大唐重任。

另有传言,太子已经脱离北疆前线,丢下兵权,直接回到了长安,如此行事,必是朝廷中有人嫉贤妒能,甚至于连皇帝陛下,都开始忌惮太子的军功。

而现在大唐名将虽多,却无法像太子殿下一样总领大量兵权,协调各处战场,驾驭数位大将……这与当年陛下为秦王之时的风采一般无二……

“陛下!民间传出此言,其居心极为恶毒,更是夸大了太子之功,贬低朝中诸多大将的用兵之能,当细察之!”

“现在长安民间竟开始冒出几道话本,颇引得百姓对东宫生出崇敬之心,而轻朝廷之能!其意,恐怕在于助涨东宫之威势,后果难料啊!”

几名御史说得较为委婉,但是他们暗指的意思却很明白。

此等事情,对于朝廷的威严其实是不小的打击,唯一得益的就只有太子东宫。

他们怀疑这是东宫搞得手段,其目的已经不仅是抬高东宫的地位,甚至于还想要与当年的“秦王府”相比较!

几位重臣都听明白其中深意,脸色瞬间变得不大好看了。

张玄素立即站了出来:“陛下!臣为太子师,太子北征之后,臣对于东宫的动向还是很清楚的,绝对没有人暗中指使民间之人造势,还请陛下明鉴呐。”

岑文本则是脸色微微凝重,微不可察地扫了魏王一眼。

他心中明白,魏王对自己的劝谏没有完全听进去,最终还是采用了这等下作手段。

不过,现在他是不会站出来替太子说话,只看魏王自己是否有办法给太子坐实这等罪名了。

御史萧言冷笑道:“张大人乃是忠直之人,但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

“您本是朝廷之臣,而非东宫之私臣,便是东宫暗中谋划了什么,恐怕也会刻意瞒着张大人吧?”

听到萧言如此说,大家的心中都不由得想到了之前朝廷的一个传言。

据说太子曾经在陛下面前明言自己有过谋反的计划,当时牵扯之人自然就是太子心腹,而其中并不包括所谓的太子师张玄素。

如此看来,萧言的话也未必没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