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的A大东门像个被打翻的沙丁鱼罐头。考研机构的传单漫天飞舞,二手书摊从巷口排到巷尾,穿学士服的学生举着相机在梧桐树下扎堆,连空气里都飘着股离愁别绪的燥热。
苏晚攥着U盘站在“快印部落”门口,看着玻璃门上“毕业季八折”的红色贴纸,深吸了口气。手里的实习简历改到第五版,报社的入职日期就在三天后,她必须在今天把材料打印出来。
推开门的瞬间,空调冷风夹杂着油墨味扑面而来。店里挤得水泄不通,七八台打印机同时运转,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像一群亢奋的甲虫。老板是个地中海发型的中年男人,正扯着嗓子喊:“应届生简历加急!十块钱一份!”
“十块?”苏晚愣住了,昨天来问还是五块,“不是说八折吗?”
“昨天是昨天,今天毕业照拍摄,都等着用呢!”老板头也不抬地翻着订单,“嫌贵?嫌贵去别家!”
店里的学生们纷纷叹气,却没人真的离开——这条街上就这家打印店设备最新,出片最快。苏晚咬了咬唇,摸了摸口袋里妈妈刚打过来的生活费,指尖有点发凉。她需要打印二十份简历,加上作品集,这一下就要花掉近三百块,够她省吃俭用活一个星期了。
“算了,我印。”她把U盘插进前台的电脑,心里盘算着要不要把作品集的彩页改成黑白。
就在这时,门口的风铃“叮铃”响了一声。苏晚下意识地回头,撞进一双熟悉的淡褐色瞳孔里。
陆时砚站在门口,背着黑色的电脑包,白衬衫的袖口挽到小臂,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有点乱。他扫了眼店里的价目表,又看了看苏晚紧绷的侧脸,径直走到前台。
“老板,连打二十份简历,加塑封。”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笃定。
老板抬头看了他一眼,认出是常来打印代码文档的计算机系学霸,语气缓和了些:“陆同学啊?也是加急?十块一份。”
“昨天的价目表写着五块。”陆时砚的指尖在键盘上敲了敲,调出老板电脑里的历史记录,“而且你们美团店铺还挂着‘应届生五折’的活动。”
老板的脸僵了一下,眼神闪烁:“那、那是针对老客户的……”
“我是老客户,她是我同学。”陆时砚侧身指了指苏晚,目光平静地看着老板,“按活动价算,没问题吧?”
老板被他看得有点发毛,嘟囔了几句“学生伢子真较真”,不情不愿地改了价格:“行吧行吧,算你们五块!”
苏晚惊讶地看着陆时砚,嘴巴张了张却说不出话。她从没跟他说过要来打印简历,他怎么会突然出现?
“你怎么来了?”等老板开始打印,她才小声问,脸颊有点发烫。
“路过。”他言简意赅,目光落在她的简历预览页上,“求职意向:深度报道记者?”
“嗯。”苏晚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就是张阿姨介绍的那家报社,跑社会新闻。”
陆时砚的指尖在屏幕上划了划,停在“教育经历”那栏:“你大二拿的全国大学生新闻奖,怎么没写?”
“那个……”苏晚挠了挠头,“觉得有点炫耀。”
“这是优势,不是炫耀。”他点开编辑模式,把奖项添了进去,又调整了字体大小,“还有这里,实习经历要量化成果,比如‘独立完成10篇深度报道’,比‘参与多个报道项目’更有说服力。”
他改得专注,睫毛在屏幕光下投出淡淡的阴影。苏晚看着他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跳跃,突然想起他帮她整理《数据分析》笔记时的样子,心里暖烘烘的。
“好了。”他把修改后的简历保存好,抬头看她,“这样通过率会高很多。”
“谢谢你。”苏晚的声音有点轻,“又让你帮忙了。”
“举手之劳。”他笑了笑,目光扫过她紧绷的肩膀,“很紧张?”
“有点。”她老实承认,“听说社会新闻线很累,还要经常加班……”
“你不是一直想做深度报道吗?”他忽然说,“我记得你在报道里写过,‘真相不会自己长腿跑出来’。”
苏晚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那是她大一在校园报上发表的豆腐块文章里的句子,连她自己都快忘了,他居然还记得。
“你怎么……”
“你的报道我都看了。”他说得坦然,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包括那篇被退稿的《城中村的守望者》,写得很好。”
那篇退稿是她的心病,编辑说“太稚嫩,缺乏数据支撑”。此刻被他轻飘飘地一句“写得很好”,苏晚的眼眶突然有点发热。
“老板,她的U盘好像坏了!”前台的兼职学生突然喊了一声。
苏晚赶紧跑过去,只见电脑屏幕上跳出“无法识别的USB设备”提示,她的U盘指示灯疯狂闪烁,像颗濒死的星星。
“怎么会这样……”她急得满头大汗,反复插拔了好几次,U盘依旧毫无反应,“里面有我的作品集和……”
和高中时写的小说草稿。
那是她藏在心底的秘密。从高二到高三,她写了整整两本,讲一个热爱摄影的女孩如何在困境中坚持梦想,扉页上写着“献给未来的自己——想成为记录世界的人”。她一直没舍得删,像个珍藏着童年玻璃弹珠的小孩。
“别急。”陆时砚走过来,拔掉U盘仔细看了看接口,“是接触不良,我试试。”
他从电脑包里掏出个银色的工具盒,里面装着小巧的螺丝刀和镊子。在周围学生们惊讶的目光中,他淡定地拆开U盘外壳,用酒精棉擦拭氧化的金属触点,动作熟练得像个专业维修师。
“你还会修这个?”苏晚看得目瞪口呆。
“以前攒钱买的第一个U盘坏了,舍不得扔,自己琢磨着修好了。”他的指尖在电路板上轻轻点了点,“好了,试试。”
苏晚颤抖着手把U盘插进电脑,心脏提到了嗓子眼。几秒钟后,屏幕上弹出了熟悉的文件夹图标,她几乎要喜极而泣。
“太好了!”她点开作品集的文件夹,又下意识地点开了那个命名为“旧时光”的加密文件夹——里面就是她的小说草稿。
密码是她的生日。她输入时,感觉陆时砚的目光在她指尖停留了半秒。
文档打开的瞬间,她忽然想起什么,脸颊“腾”地红了——她忘了删掉里面夹杂的几张照片,是她高中拍的校园风景,还有一张对着镜子拍的自拍,齐刘海,黑框眼镜,土气又青涩。
“那个……你别看!”她慌忙想去关文档,手腕却不小心碰到了键盘,把文档发送到了陆时砚的电脑里。
空气瞬间凝固了。苏晚的脸像被火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店里的打印机还在“咔嗒”作响,老板哼着跑调的《上海滩》,可她什么都听不见了,只听见自己擂鼓般的心跳。
陆时砚的指尖悬在键盘上,没有点开文档,也没有说话。他的耳根悄悄泛起红色,目光落在屏幕右下角弹出的加密文件夹提示上——那个文件夹命名为“PlanS”。
“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苏晚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没关系。”他忽然开口,关掉了文档接收提示,“我没看。”
“真的?”
“真的。”他的目光落在她泛红的眼角,语气软了下来,“不过……你的小说开头写得不错。”
苏晚愣住了:“你看了?”
“就开头两句。”他的嘴角弯了弯,“‘相机是时光的琥珀’,这个比喻很好。”
这句话像颗糖,猝不及防地塞进苏晚嘴里,甜得她忘了窘迫。那是她小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她为什么想学新闻、想做摄影的初心。
“简历好了!”老板把一沓崭新的简历推过来,塑封膜在灯光下闪着光,“陆同学的代码文档也打好了!”
陆时砚付了钱,把简历和作品集递给苏晚,又拿起自己的打印件——厚厚一沓,全是密密麻麻的代码,边缘用订书机整齐地钉好。
“为了感谢你,我请你吃饭吧?”苏晚抱着简历,感觉这是目前唯一能做的事,“就学校食堂,我请得起。”
陆时砚看了看手表,下午四点半:“我五点有个线上会议,下次吧。”
“哦。”苏晚有点失落,却还是挤出个笑脸,“那下次你有空告诉我。”
“好。”他点点头,目光扫过她手里的作品集,“里面的摄影作品,是你自己拍的?”
“嗯!有校园的,也有我家那边的风景……”
“下次可以给我看看吗?”他的声音很轻,“我在学摄影后期,想参考一下。”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连忙点头:“好啊!我拷给你!”
两人并肩走出打印店,风铃再次“叮铃”作响。傍晚的风带着梧桐叶的清香,吹得人心里发痒。走到岔路口时,陆时砚忽然停下脚步。
“对了,”他从电脑包里掏出个小小的U盘,递给她,“这个给你。”
“这是?”
“我做的简历模板,里面有针对不同媒体的版本。”他挠了挠头,耳尖有点红,“还有……我整理的摄影后期教程。”
苏晚接过U盘,指尖碰到他的,像触到了微弱的电流。这是个银色的金属U盘,上面刻着个小小的相机图案,和她笔记本上画的那个几乎一模一样。
“谢谢你,陆时砚。”她把U盘紧紧攥在手里,感觉比那二十份简历还沉甸甸的。
“不客气。”他看着她,眼里的光比夕阳还亮,“面试加油。”
“嗯!”
看着陆时砚转身离开的背影,苏晚忽然想起他电脑里那个“PlanS”的文件夹。S是她名字的首字母,他的计划……是关于她的吗?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掐灭了——一定是自己想多了。
回到宿舍后,苏晚迫不及待地把那个银色U盘插进电脑。除了简历模板和教程,里面还有一个加密文件夹,密码是她的生日。
她深吸一口气,输入密码。文件夹打开的瞬间,她捂住了嘴,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了下来。
里面是她从大一到现在发表的所有报道,每一篇都被精心排版,配上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采访笔记。最下面有个Word文档,命名为“苏晚作品分析”,里面详细记录了每篇文章的优点、不足,甚至还有可以深入挖掘的选题方向。
最后一段写着:“她的文字有温度,有力量,像初春的阳光,能融化最坚硬的冰。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苏晚趴在桌子上,肩膀轻轻颤抖。原来他说的“都看过了”,不是随口说说。原来他的支持,从来都不是蜻蜓点水的客套。
这时,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陆时砚发来的消息:“忘了告诉你,U盘里有个隐藏相册,是我拍的校园风景,或许能给你点灵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