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太傅非臣 > 第十八章 万寿宴百态 冰炭两重天
换源:


       (一)

洪武二十五年的万寿节(朱元璋生日),因太子新丧,本应一切从简。但或许是年老丧子后愈发珍惜天伦,或许是意在试探敲打,朱元璋最终还是下旨,允在京宗室勋贵及四品以上官员入宫贺寿,赐宴谨身殿,但言明“勿奢靡,重心意”。

旨意一下,南京城暗地里顿时忙活开来。尤其是那些滞留京师的藩王们,个个绞尽脑汁,既要显得孝心可嘉,又不能触了“勿奢靡”的霉头,还得压过其他兄弟一头,这难度系数直逼治国理政。

燕王朱棣送的是一尊亲手雕刻的紫檀木无量寿佛,刀工古朴,意蕴深远,既合了老爷子近年礼佛的心思,又彰显了亲手制作的孝心,可谓低调有内涵。

楚王朱桢别出心裁,献上一幅巨幅《万里江山图》,并非名家手笔,而是由他麾下将士根据实地勘察,共同绘制拼接而成,寓意大明疆域辽阔,父皇江山永固,马屁拍得既威武又赤诚。

其他王爷也是各显神通,玉石盆景、孤本典籍、名家字画……琳琅满目,虽不奢华,却件件透着心思。

然而,总有那么一两个画风清奇的。

(二)

寿宴当日,谨身殿内灯火通明,虽无往年的喧闹乐舞,但也是觥筹交错,气氛庄重而热烈。朱元璋穿着赤色龙袍,端坐御榻,接受群臣朝拜,脸上难得有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献礼环节开始,王爷们按长幼次序上前,一一呈上寿礼,说着吉祥话。朱元璋大多只是点点头,偶尔对朱棣的木雕和朱桢的江山图多看了两眼。

轮到岷王朱楩(pián)时,气氛开始变得微妙起来。这位王爷素来有些憨直(或者说缺心眼),他兴冲冲地指挥四个内侍抬上来一个用红绸盖着的大物件。

“父皇!儿臣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儿臣这寿礼,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朱楩嗓门洪亮,一脸得意地掀开红绸。

众人定睛一看,顿时鸦雀无声。

那竟然是一尊硕大无比、金光闪闪、雕刻得栩栩如生的……黄金寿桃!

是真金!足有半人高!在烛光下闪耀着一种近乎暴发户的、刺眼的的光芒。

“父皇!”朱楩还在那邀功,“这可是儿臣封地最好的金匠,熔了足足三百两黄金,打了三个月才打成的!实在!寓意又好!您看这桃儿,多水灵!”

殿内一片死寂。官员们拼命低头,肩膀耸动,忍笑忍得十分辛苦。几位年长的王爷以手扶额,不忍直视。朱棣面无表情,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鄙夷。朱桢差点把胡子揪下来。

朱元璋脸上的那点笑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脸色黑得像锅底。勿奢靡?重心意?这蠢儿子是半点没听进去啊!这哪是寿礼,这分明是给言官御史递弹劾自己的折子!

“混账东西!”朱元璋终于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前排的人听见,“朕缺你这点金子吗?抬下去!看着就俗气!”

朱楩脸上的得意瞬间僵住,变成了茫然和委屈,嘟嘟囔囔地被内侍连人带桃请了下去。那尊巨大的金桃被抬走时,因为实在太重,一个内侍没抬稳,还“哐当”一声磕了一下门槛,发出沉闷的响声,更是添了几分滑稽。

经过这么一出,后续献礼的王爷们都更加小心翼翼,生怕步了岷王的后尘。

(三)

朱允炆站在宗室队伍的前列,看着这一幕,手心微微出汗。他准备的寿礼是一幅亲手抄写的《金刚经》和一篇论述“敬老恤孤”的策论,既符合丧期氛围,又贴合儒家孝道和祖父近年心境。

轮到他时,他稳步上前,恭敬地呈上礼物,声音清朗:“孙儿允炆,恭祝皇祖父万寿圣安。孙儿无他物可献,唯抄录经文祈佑祖父安康,并作拙文一篇,思忖如何将孝悌之道推及天下万民,使我大明长者皆有所养,孤幼皆有所依。愿祖父康泰,亦愿天下共享太平。”

没有奇珍异宝,只有一片纯孝和心怀天下的仁念。

朱元璋看着孙子清瘦却坚定的面容,听着他温和却有力的话语,再对比刚才那个蠢儿子的黄金桃,心中百感交集。他沉默了片刻,缓缓点头,声音缓和了些:“允炆有心了。文章,朕回头会看。”

虽然没有大肆褒奖,但这已是今日难得的温和态度。不少官员暗暗点头,皇长孙殿下,果然仁孝纯厚,堪为表率。

古潼站在勋贵官员队列的后方,看着朱允炆应对得体,心中稍安。他能感觉到,经过上次午朝的考验,朱允炆在面对祖父时,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底气。

(四)

宴席开始,气氛稍稍活络。朱允炆坐在朱元璋下首不远的位置,规规矩矩,目不斜视。然而,他的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穿过交错的人影,去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

他看到古潼坐在离御座很远的角落,正与身旁一位老翰林低声交谈着什么,侧脸在晃动的烛光下显得沉静而专注。他似乎完全融入了这场合,却又仿佛游离其外。

朱允炆的心中泛起一丝微妙的酸涩。先生离他那样远。在这喧嚣的宴会上,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唯有看到先生的身影,那颗漂浮不定的心才能稍稍安稳。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位内侍走到古潼身边,低声说了句什么。古潼眉头微蹙,随即起身,悄然离席,向殿外走去。

朱允炆的心猛地一紧。先生要去哪里?是出了什么事?还是……又是哪位王爷勋贵私下相邀?

各种猜测瞬间涌入脑海,那日听说先生去楚王府的不安和隔?感再次涌上心头,甚至比之前更加强烈。在这种场合离席,绝非小事。

他顿时觉得眼前的珍馐美味索然无味,坐立难安,只想也跟出去看个究竟。但他不能,他是皇长孙,是宴会的焦点之一,他必须坐在这里。

一种无力感和焦躁感牢牢攫住了他。

(五)

殿外,夜风微凉。古潼跟着内侍走到一处僻静的廊下,那里,一个他意想不到的人正在等他——道衍和尚姚广孝。

姚广孝依旧是那副枯瘦沉静的模样,双手合十,低声道:“古施主,别来无恙。”

古潼心中警兆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原来是大师。不知大师寻古某,有何见教?”

姚广孝微微一笑,笑容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诡异:“贫僧偶得几句偈语,百思不得其解,久闻施主博学,特来请教。譬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不知这‘圣人’,应在紫微,还是应在北辰?”

这问题刁钻无比,暗指天子与藩王谁才是真龙。

古潼心中冷笑,面上却故作沉吟,随即淡然道:“大师说笑了。紫微北辰,本是一体,共耀苍穹,何分彼此?陛下便是天,殿下便是日月光华,普照万物。此等偈语,不过是妄人测度天机,不值一哂。大师乃得道高僧,何必执着于虚妄之言?”

他将朱元璋和朱允炆绑在一起,滴水不漏地挡了回去。

姚广孝眼中精光一闪,呵呵一笑:“施主见解超凡,是贫僧着相了。宴席喧闹,贫僧出来透透气,偶遇施主,便多言了几句,告辞。”说完,他转身飘然离去,如同鬼魅。

古潼看着他的背影,眉头紧锁。道衍突然在此刻出现,绝不仅仅是问一句偈语那么简单。这是在提醒他?还是在威胁他?或者,只是想在他心里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整理了一下衣袍,准备返回大殿。一回头,却看见朱允炆不知何时竟站在不远处的殿门口,正怔怔地看着他,眼神复杂难辨,脸色在宫灯映照下,苍白得吓人。

古潼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