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1960:从卡车学徒到工业巨子 > 第19章 谁说学徒不能定标准?
换源:


       车门打开,走下来三位身穿干部服、神情严肃的中年人,为首的一人目光如电,扫过运输队大院,径直走向会议室。

会议室里,暖气片嘶嘶地喷着白汽,却驱不散空气中凝重的焦灼。

市交通局工作组的突然莅临,让整个运输队的技工骨干都绷紧了神经。

桌上摊开的,是那份决定着整个冬天运输命脉的《冬季车辆维保暂行办法》草案。

“制动系统防冻处理,这一条,还是老样子。”一位资深技工皱眉敲了敲桌子,“‘定期排空储气筒水汽’,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一进山,温差一大,管路里照样能给你冻出冰碴子来!”

被众人推举为主笔的李师傅,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烟瘾犯了,却不敢当着工作组的面点上,只能烦躁地捻着手指:“谁不知道这是个大问题?可怎么解决?总不能让司机开一段就下车敲打管路吧?”

“往制动液里掺点工业酒精?”一个年轻技工试探着提议。

“胡闹!”旁边的人立刻反驳,“酒精会腐蚀橡胶密封圈,到时候不是刹车失灵,是直接漏气,更要命!”

“那……用电热丝把关键管路缠起来?”又有人出主意。

工作组里一位戴眼镜的技术员摇了摇头,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电热丝会增加车辆电路负荷,诱发短路火灾风险,而且在野外低温环境下,电瓶亏电的速度你们不是不知道。这个方案,否决。”

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只剩下暖气片的嘶鸣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

每个人都清楚,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技术探讨,去年冬天,邻县的矿山运输队就因为制动管路结冰,一辆满载的解放卡车失控冲下山坡,车毁人亡,教训惨痛。

角落里,周向东始终一言不发。

在这些平均工龄超过十五年的老师傅面前,他这个刚来不久的学徒,连端茶倒水的资格都勉强。

然而,此刻在他的视网膜上,一道只有他自己能看见的淡蓝色光幕正飞速刷新着数据。

【环境适应性模拟模块启动……】

【输入参数:东北地区冬季极端温湿度曲线、嘎斯-53制动液沸点与冰点、铜质与橡胶管路低温收缩系数……】

【模拟推演中……方案生成……】

几乎在瞬间,一套全新的维保方案就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立体图像。

他不再犹豫,撕下笔记本的一角,用铅笔飞快地在上面勾勒着草图。

他悄无声息地站起身,走到李师傅身后,将那张小小的纸片递了过去,压低声音道:“李师傅,试试这个。”

李师傅本已心烦意乱,不耐烦地瞥了一眼,目光却瞬间凝固了。

纸上画的不是什么高科技玩意儿,而是一套组合方案:在关键管路上采用双层油毛毡包裹,形成保温层;在储气筒底部加装一个巧妙的定向引流嘴,利用气压将冷凝水强制排出;最关键的是,标注了一套全新的手动排气操作规程——“每日三次,升压后、熄火前、午间强制排气”,旁边还附带了一张简易的冰堵检测工具图纸,用一根细铁丝和一片小镜子就能做成。

“这……”李师傅的眼睛骤然亮起,仿佛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

他猛地一拍桌子,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大家看这个!”

他将周向东的草图展示在众人面前。

“双层包裹?定向引流?”工作组的技术员扶了扶眼镜,脸上露出明显的怀疑,“纸上谈兵。理论上可行,实际效果谁能保证?”

“能保证。”周向东平静地开口,第一次在会议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环视一周,不卑不亢地说道:“给我半小时,一些废旧管路和工具,我能现场搭一个模拟装置。”

“好!”不等李师傅开口,工作组为首的那位科长便一锤定音,他审视着周向东,眼中带着一丝探究,“我们就给你半小时,让我们开开眼。”

半小时后,院子里。

周向东用废旧的储气筒和几段刹车管路,利落地搭建起一个简易的测试平台。

他甚至找来了几块干冰,强行将管路周围的温度降到了零下三十度。

第一次测试,他按照老规程操作,五分钟后,用检测工具一探,管路内壁已经挂上了一层白霜。

第二次测试,他换上加酒精的土办法,结果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接口处的橡胶圈明显发胀变软。

全场鸦雀无声。

第三次,周向东换上了他自己的方案。

包裹、引流、按照他制定的新规程排气。

十分钟后,他再次进行检测,管路内部干燥如初,毫无结冰迹象!

他又连续重复了两次,结果完全一样!

“啪!啪!啪!”交通局的科长猛地鼓起掌来,他大步走到周向东面前,用力拍着他的肩膀,眼神里满是震撼与欣赏:“好小子!这哪是学徒?这是专家!李师傅,你们厂里可是藏龙卧虎啊!”

回到会议室,气氛已然天翻地覆。

科长当场拍板:“就用这个方案,立刻整理成文,作为正式条款下发全市执行!”他拿起笔,在文件署名那一栏顿住了,抬头问道:“这方案,该署谁的名?”

李师傅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洪亮的声音响彻全场:“这份规程,主心骨是小周,周向东。没有他,我们今天还在原地打转。”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了周向东身上,惊愕、钦佩、难以置信。

周向东正想谦虚地推辞,后排一个清脆的女声突然响起。

“我建议,在第六条‘手动排气规程’后补充一款附注。”苏晓梅不知何时站了起来,她手里拿着一叠写满了数据的稿纸,从容地走到前面,“这是我们地质勘探队过去半个月在不同山地坡度上记录的车辆冷凝水生成数据,可以证明,排气频率与车辆行驶的坡度、海拔有直接关联。补充进去,能让规程更精确实用。”

她将稿纸递给工作组,目光与周向东在空中交汇,没有言语,却充满了默契。

最终的文件正式定稿,封面上,几个醒目的黑体大字仿佛带着某种力量,烙印在了运输队的历史上——《周氏维保六法》。

散会后,王铁柱扛着一箱冻梨,乐呵呵地用肩膀撞了撞周向东:“行啊你,都成‘周氏’开宗立派的人物了!”

周向东苦笑着摇了摇头,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李师傅一把拉住。

“小周,局里刚才定了,下周让你去局里的培训中心,给全市的维修骨干讲一堂课,就讲你的‘制动系统精密维护’。”

周向东一怔。

李师傅压低声音,神情无比郑重:“别谦虚。你这个办法,救的不只是车,是人命。这套标准,必须由你这个创始人,亲自传下去!”

当晚,周向东坐在灯下,一笔一划地整理着讲义。

脑海中,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带着一丝暖意响起:

【成就任务·立规者,完成!】

【奖励:图纸设计技能 1级,高级技工经验 30%】

【解锁新权限:‘战备机械班’第一阶段(可提名3名学员,共同参与特殊任务,共享经验加成)】

他拿起笔,在讲义的空白处,毫不犹豫地写下了三个名字:王铁柱、李建国(李师傅)、苏晓梅。

窗外,雪光映亮了半个天空。

他放下笔,习惯性地望向远处地质队的营地方向,那里的帐篷依旧灯火通明。

而更远的地方,那辆白天来过的黑色伏尔加轿车,此刻正悄然驶离厂区,但它没有开上返回市区的公路,而是拐上了一条荒废已久、通往西山方向的旧路,车灯在茫茫雪夜中,像两颗幽暗的鬼火,一闪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