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美食发家:猎户夫君来帮忙 > 第23章 药铺来人
换源:


       第二天清晨,屋外的风依然带着寒意,姐弟三人刚吃过早饭,小树就蹦蹦跳跳的出门去了。

村口老槐树下,几个孩子正蹲在地上玩石子,冷风一吹,铁蛋又咳了起来,咳得脸通红,眼泪都快出来了。

“又开始咳了?”小树从柴垛后大步走来,手里攥着几个竹叶编的小方盒,盒子角还系着茅草结,是他跟着春桃学着编的。

他往地上一蹲,胸膛挺得高高的,像只刚打完鸣的小公鸡:“别咳了!给你看我姐昨天做的糖,可神了!”

他“啪”地打开一个盒子,露出一块碧绿透亮的糖,青草香立刻飘了出来:“你瞧,这叫‘田记薄荷润喉糖’!我姐亲手做的,连陈大哥都说吃了能止咳呢!”

铁蛋半信半疑地接过,舔了一口,眼睛猛地睁大:“喉咙冰冰的!”

“别吞!”小树得意地扬起下巴,“慢慢含,能含小半个时辰呢!我姐说了,这糖里她加了川贝、甘草,可以治咳嗽——比药铺的药还灵!”

他声音越说越大,引得旁边二丫、狗娃都围了过来。

到了下午,铁蛋咳嗽的频率竟然真减少了些。他娘又惊又喜,追着问:“你今儿咳嗽倒是好些了?”

“嗯……上午吃了小树给的糖,感觉喉咙没那么难受了。”

“啥糖能止咳?”

“小树说叫……薄荷糖。”

这话像风一样,在村子里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两三天后,田家院门刚一打开,村里的王婶就抱着孩子急匆匆走来了。

她怀里五岁的小宝小胸脯一起一伏,咳得小肩膀直抖。她一见田小满,眼泪都快下来了:“小满姑娘,听说你那儿有种能止咳的糖?我家小宝夜里咳得睡不着,能给一块试试吗?”

田小满蹲下身,指尖轻触孩子额头,不烫,便温声道:“先含一块,慢慢吃,别嚼碎。”

王婶连连道谢,抱着孩子走了。

没过两日,李叔也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小筐刚摘的野笋:“我老娘痰多咳不出,前两天夜里差点喘不上气。听大家说你这有种糖管用,能给一块不?这笋你留着炒菜。”

田小满推辞不过,收下笋,递上一块糖:“您先拿回去试试,有效可以再来。”

一连几天,上门的人越来越多

有抱着孩子的,有自己咳嗽的,有想买回去孝敬老人的。田小满全都分给一些,从不收钱。

春桃数了数竹叶盒:“这几天送出去快三十块了,连我们自己吃的都留不下了。”

田小满望着灶台上剩下的半罐糖浆,眉头微皱:“原料也快不够了……不过应该还能再做两批。”

转眼到了正月底,天刚放晴。

田家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穿着靛青长衫、提着药箱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是村口“济世堂”的赵掌柜。

他年近五十,脸圆鼻阔,常年抓药的手指粗短有力,指甲缝里还留着淡淡的药香。他不是外人,打田家搬来那年起就认识,逢年过节还送过两包陈皮。

“赵叔?”春桃一愣,赶紧迎出来,“您怎么来了?”

赵掌柜没急着进屋,先在院里站定,目光扫过灶房门口晾着的竹叶盒、灶台上那口还冒着余温的铜锅,又看了看田小满手上沾的糖渍。

他咳嗽两声,嗓音低沉:“田姑娘,我来,是想跟你谈笔生意的。”

田小满正在灶台边搅最后一锅糖浆,闻言抬眼:“赵叔您坐,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赵掌柜摆摆手,没坐,只道:“你这薄荷糖,我最近听说了。王家小儿吃了不咳了,李家老太吃了痰少了,连学堂先生都说孩子们嗓子清亮了些。”

他顿了顿,语气认真起来:“我济世堂卖止咳药,一剂要三十文,还得煎煮两回。你这糖,含着就见效,孩子也爱吃。”

目光落到那锅金绿色糖浆上,他直言:“我铺子里,正缺这种东西。”

春桃一听,立刻警觉:“您是想卖我们的糖?”

“不是卖。”赵掌柜摇头,“是代销。”

他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铺在灶台边的木桌上:“我出药材,你来制。做好了,你送我药铺,我替你卖。卖十文,你得四文,我六文,作铺面、人力、药材损耗。”

田小满心中微微一动。

四文的分成,确实不错。他们制作薄荷糖的药材目前是从药店买的,以后若要长期做,药材的价钱和供应一旦被卡住,自己难免受制于人。若答应合作,倒能一举解决原料之忧。

赵掌柜是本村人,名声还算稳妥,可生意场上,哪有全凭口头的?她在心里悄悄盘算着利弊,既不能错过机会,也不能让“田记”的招牌被别人牵着走。

“这薄荷糖的定价,也可以归你。”赵掌柜继续道。

田小满沉吟片刻,问:“赵叔,药材你能提供多少?”

“薄荷、甘草,我铺里有存货,每月各供三斤;川贝贵,但每月半斤,现成的。”他顿了顿,“只要你做得出,我就收得下。”

灶房里一时安静下来。

糖浆在锅里轻轻冒泡,像在低语。

田小满抬眼看向赵掌柜

这事若成,糖能卖得更远,也能帮更多人;若不成,眼下这点存货和手艺,终究难支撑长久。

赵掌柜看着田小满,语气有些放软:“小满,我不是镇上那等势利眼。我是本村人,知道你家不容易。这糖……真能止咳,对大家来说是好事。开春风寒多,孩子咳嗽的只会更多。”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与其让外人抢了先,不如我们自己把路走稳。”

田小满直直看着他。

赵掌柜没躲她的目光,反而坦然迎着:“我不要你的方子,也不抢你‘田记’的名。你只管做,我只管卖。每月初一结算,绝不拖欠。”

这话说得实在。

春桃动心了:“那……我们能写‘田记’吗?”

“当然。”赵掌柜点头,“招牌是你,我只搭个台。”

田小满终于开口:“好,我答应。”

赵掌柜松了口气,从袖中取出一张红纸:“这是代销契,按个手印就行。”

田小满接过,没急着按,只说:“第一,糖得写‘田记’二字,字号不能去;第二,每月结算,不能拖欠;第三,若你另找别人做同类糖,这契便作废。”

赵掌柜一愣,随即笑了:“行,都依你。我赵德海在村口开药铺三十年,还没赖过账。”

他伸出手:“合作,成不成?”

田小满看着他粗糙的手掌,终于伸出手,轻轻一握:“成。”

当天下午,第一盒“田记薄荷润喉糖”就摆上了济世堂的柜台。

赵掌柜亲自写了个小牌子,用端正的楷书写着:

“田记薄荷糖——润喉止咳,小儿尤宜。一文一块,童叟无欺。”

(附:孕妇及糖尿病者慎用)

傍晚,陈大川送完最后一趟野菜饼回来,路过药铺。

他看见,柜台前竟排了三个人,都在等那盒小小的竹叶盒。

他站在门外,望着那排起的队伍,唇角微微扬起。

转身时,袖中悄悄多了一块没舍得吃的薄荷糖——是他今早从田小满灶台边顺的。

夜里,田家灶房灯火未熄。

春桃靠在桌边打盹,嘴里还念叨:“明天……得多编二十个竹叶盒……”

窗外,月光静静洒在灶台边那口小铜锅上,锅底还残留着糖浆的光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