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把手机搁在桌角,屏幕还亮着,热搜榜首的词条像钉子一样扎进视线。她没关,也没多看一眼。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三块窗口并列展开,监控回放、通话记录、银行流水,时间线一格一格往前推。
编辑的电话又来了,她按掉,没再听。上一次她问要不要写“暗刃崩塌”的稿子,对方说得干脆:“现在全网都在说他们操控比赛,你不跟,别人就替你写了。”她回了一句“等证据”,电话那头冷笑挂断。
她不怪他。流量面前,真相太慢。
但她不能慢。
鼠标停在监控画面的进度条上,15:00整,李燃推开训练室门,背影僵硬。镜头里,他低头进门,右手扶了下眼镜,动作有点急。她把画面逐帧拖动,15:03:18,监控画面突然黑了,持续十二秒。恢复后,李燃已经坐在座位上,头埋得很低,像是在看手机。
她切到中间窗口,通话记录显示,15:05:02,一个未备注号码打入,通话时长四十七秒。接通瞬间,李燃的手机信号有短暂波动,基站记录跳转过一次。她记下这个细节,转到右侧银行流水界面。
15:10:33,星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名下账户向李燃银行卡转账三万元,附言“项目酬金”。系统显示“交易成功”。
时间看起来顺,但她觉得不对。
她打开银行APP,登录测试账号,模拟一笔跨行转账。输入金额,确认收款人,下一步跳出提示:“首次收款账户需完成人脸识别验证。”她试了几次,无论换设备还是换网络,都无法跳过这一步。
她盯着那条提示,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
李燃的账户是新开的,绑定时间不到一个月,属于首次交易范畴。按规则,这笔钱不可能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到账。除非——验证已经提前完成,或者,这笔转账根本没发生。
她调出银行后台操作日志的模拟界面,输入李燃的账户信息,反向追踪登录IP。结果显示,15:09:48,该账户被从一台境外服务器登录,经由新加坡中转节点,设备标识为虚拟机环境。操作者浏览了账户明细,但未触发任何验证流程。
她眯起眼。
伪造转账记录的技术并不难,截图改数据,再配上假日志,普通人一眼看不出问题。但真正的银行系统会有操作留痕,尤其是身份验证环节。如果李燃没做验证,钱就不可能到账。而系统里显示的“交易成功”,只能是伪造数据植入的结果。
她重新排列时间轴:
-15:00:李燃进入训练室
-15:03:监控黑屏12秒
-15:05:接到匿名电话
-15:10:账户“到账”三万元
问题出在15:03。
监控黑屏早于通话两分钟,早于转账五分钟。也就是说,在李燃还没接到威胁电话之前,系统就已经被入侵,画面被切断。这不像临时起意,更像一次预设的信号干扰。
她调出训练室网络日志,发现那十二秒内,内网流量出现异常峰值,集中在监控主机与外部IP的加密通信上。数据包被标记为“低优先级维护指令”,伪装成常规运维操作。但真正的维护任务,不会在非工作时间触发,也不会使用境外跳转节点。
她把这三段信息并列贴在屏幕上,用红框圈出关键节点。黑屏、通话、转账,表面是因果链,实则可能是并行操作。有人先切断监控,再打恐吓电话,最后用伪造的转账截图制造“已付款”假象,逼李燃认罪。
可目的不只是让他认罪。
是让整个舆论相信,暗刃战队早有预谋,选手被收买,资金已到位,证据确凿。
她点开热搜话题下的热门视频,播放那段“内部录音”。音频里有个声音说:“老板说了,打假赛一场,钱到账。”她暂停,拉波形图,发现这句话前后有轻微的音量差,背景白噪音的频率也不一致。
拼接的。
她退出视频,打开文本分析工具,输入星耀传媒近年涉及的舆论事件。系统比对出七起相似案例,全部集中在选手个人丑闻爆发后两小时内,由多个媒体账号同步转载,内容高度雷同,发布时间差不超过二十秒。
这种节奏,不是自发传播,是通稿投放。
她忽然想到什么,切换回银行流水界面,放大转账记录的截图。像素边缘有轻微锯齿,颜色过渡不自然。她用图像还原工具处理,发现“交易成功”四个字的字体与银行官方模板存在微小偏差,笔画略粗,衬线角度偏斜。
假的。
她把三页资料打印出来,钉在墙上。红笔在“15:03监控黑屏”和“15:10转账完成”之间画了一条横线,写下:“验证缺失,转账无效。”又在下方补了一句:“伪造的关键,不在钱,而在系统信任。”
她端起桌上的咖啡,已经凉透。喝了一口,苦味直冲喉咙。
如果转账是假的,那李燃所谓的“收钱打假赛”就成了空中楼阁。他确实接了电话,也确实慌了,但他没拿到钱,也没完成验证。真正的操作者,是利用这五分钟的心理压迫,让他在审讯中误以为交易成立,从而承认“被收买”。
而这套流程,必须精准卡在时间点上。
她调出星耀传媒子公司注册信息,法人代表是空壳人设,但股东结构里嵌套了一家名为“恒远咨询”的公司。她输入关键词搜索,发现这家公司名下租用过一处仓库,地址在城西旧电子厂。
她记得那个地方。
前几天她去过,铁门锈迹斑斑,里面空荡得能听见回声。陈砚舟的人后来也到了,带走了箱子。她没进现场,但看过后续通报,说是查获了假赛账本。
可如果账本也是伪造的呢?
她盯着墙上那条时间轴,目光停在“监控黑屏”那一格。入侵系统需要权限,而训练室的网络由战队技术组统一管理。外人不可能轻易接入,除非——内部有人配合。
她摇头。
不对。如果是内鬼,没必要绕这么大圈子。直接删监控、改日志就行,何必留下这么明显的漏洞?黑屏十二秒,反而像在刻意暴露。
她重新梳理:有人需要让监控中断,但不能彻底消失;需要让转账看起来真实,但又经不起深挖;需要让李燃相信自己收了钱,但实际资金从未流动。
这不是为了掩盖真相。
是为了制造一个“看起来真实”的假象,好让舆论迅速发酵。
而真正掌握真相的人,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沉默。
她想起陈砚舟。从热搜爆发到现在,他没发一条声明,没做一次回应。战队全员禁言,直播关闭,社交账号冻结。外界说他心虚,可如果真是他操控比赛,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辟谣?以他的资源,完全能压下话题。
除非,他也在等。
等这个破绽。
她在笔记本边缘写了一行小字:“他不回应,或许是因为……也在等这个破绽。”
她合上电脑,站起身,走到墙边,盯着那条红笔画出的时间链。所有环节都对得上,唯独缺了一环——谁在操作境外服务器?谁有能力同步操控媒体通稿?谁能在银行系统层面伪造交易记录,却又故意留下验证漏洞?
她拿起笔,在“恒远咨询”下面画了个圈。
林深的名字浮现在脑海。他是前搭档,熟悉战队运作,也有动机报复。但他一个人,做不到这种级别的操控。能调动媒体、伪造金融数据、入侵监控系统的人,背后一定有更大的支持。
她坐回椅子,打开本地备份文件夹,翻找李燃训练期间的日常记录。忽然,一条不起眼的日志引起她的注意:15:02:45,训练室空调系统曾短暂重启,触发内部电路波动,持续八秒。
她调出设备日志,发现那次重启指令来自一个未登记的移动终端,MAC地址已被清除。但系统在断开前,自动保存了一秒的连接快照。她放大那个数据包,提取出设备型号代码——是星耀传媒行政部标配的笔记本序列前缀。
她盯着那串字符,呼吸慢了下来。
不是巧合。
空调重启导致电路波动,可能干扰监控主机供电,造成短暂黑屏。而这个操作,发生在李燃进门后两分四十五秒,电话打入前两分钟。指令来自星耀的设备,却通过内部网络发送。
这意味着,有人在训练室附近,用公司配发的电脑,远程触发了一次看似无关的系统重启,实则为切断监控做掩护。
她把这条线索加进时间轴,用蓝笔标注:“物理介入可能。”
墙上的纸页已经密密麻麻。她退后一步,看着整条链条,从黑屏到电话,到伪造转账,再到媒体通稿,环环相扣,像一场精心排练的演出。
而所有节点,都指向同一个开始——15:02:45,空调重启。
她拿起手机,准备调取那天厂区的进出记录。手指刚触到屏幕,又停住。
不能打草惊蛇。
她重新打开录音笔,回放仓库对峙那天的音频。林深说过一句话:“你以为你拿到的是证据?你只是看到了我想让你看的。”
她关掉录音,目光回到墙上。
他们想让她看到的,是账本、是转账、是认罪。
而她真正需要的,是那个看不见的指令发送者。
她端起冷咖啡,喝完最后一口。
手指在笔记本上写下:“伪造转账的关键,不在钱,而在验证环节。”
然后翻过一页,写下新的问题:“谁在15:02:45,按下了重启键?”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