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野把手机翻面扣在桌上后,沈知意正坐在报社工位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段文字。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过凌晨一点,她没停下,反而加快了节奏。文档标题栏写着《星浪黑幕:用主播命换上市梦》,光标停在结尾句的末尾——“这不是挑战,是谋杀。”
她盯着这行字看了两秒,回车落下。
编辑是在她保存文件的瞬间冲进来的。脚步声从走廊传来时,她就知道是谁。那人站在她身后,呼吸比平时重,手里捏着一张打印纸,边缘已经起皱。
“你发出去了?”他声音压得很低,像是怕惊动什么,又像是压抑着火气。
沈知意没有回头,只是把文档另存了一份到加密盘里,顺手拔下U盘塞进风衣内袋。“刚发主编邮箱。”
“你疯了。”编辑往前一步,把那张纸拍在她桌角,“星浪法务部二十分钟前正式来函,说要追究‘不实信息’和‘恶意诽谤’的法律责任。他们不是吓唬人,他们真的会告。”
她终于转过身,椅子发出轻微的摩擦声。灯光照在她脸上,眼下有明显的暗影,但眼神很亮。“那你告诉我,他们逼李燃签假赛协议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法律?他们让主播心跳掉到危险值还要继续直播的时候,有没有怕过责任?”
“那是内部问题!可你现在是公开指控,用词是‘谋杀’!你知道这个词一旦登出来,就不是删稿能解决的了!”
“那就别删。”她说。
编辑愣住。
她站起身,拿起桌上的录音笔和另一块备份硬盘,放进包里。“如果他们真想解决问题,就不该先发律师函,而该先把那些强制任务规则撤下来。但他们没有。他们在掩盖,而不是改正。”
“沈知意!”编辑提高了音量,“栏目组不是你一个人的战场!你这样硬上,出了事谁兜得住?整个团队都要受影响!”
她拉开背包拉链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抬头看着他:“三年前叶蓁案,我们删了那句话,结果呢?她被污名化了整整一年,直到另一个记者冒风险挖出合同漏洞才翻过来。那次之后我就明白了——有些话,只要没人敢说,谎言就会一直活着。”
“可这次不一样!星浪背后站着三家资本方,他们能调动的资源不是你能想象的!”
“所以我更要写。”她重新坐下,打开邮箱刷新页面,“正因为他们的力量太大,才更需要有人站出来说清楚。我不指望一次报道就能打倒他们,但至少能让那些还在犹豫的人知道,不是只有他们一个人在害怕。”
编辑喘了口气,手指按在桌沿,指节泛白。“你要真这么想,我拦不住你。但我得提醒你,主编还没回复,这篇稿子不一定能过审。就算发了,也可能被压在底层,连热搜都上不去。”
“会上的。”她说,语气平静。
“凭什么?你以为你是谁?”
她没回答,而是点开手机日历,翻到三天前的一条备注记录。上面只有一行字:“心跳挑战数据异常,关联IP指向城东工业区旧楼。”这是她第一次顺着U盘线索追查的起点。接着她划到昨天深夜,在老铸造厂东楼录下的那段音频,播放进度停在第十七秒——星浪运营总监的声音清晰传出:“穷主播,死一个少一个。”
她把手机推到编辑面前,点了播放。
对方听完,脸色变了。
“这录音……哪来的?”
“一个愿意说话的技术员给的。”她收回手机,“他还提供了系统代码修改日志,证明‘心跳挑战’原本没有强制机制。是后来被人加进去的。”
编辑沉默了几秒,忽然苦笑:“你早就准备好了,对不对?不只是这一篇稿,你还留了后手。”
“我只是不想再看到下一个主播倒下去。”她重新看向电脑屏幕,“如果这篇发不出去,我就换平台发。如果平台删,我就把证据打包发给监管部门。只要这些内容还在,他们就永远不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办公室安静下来。
窗外城市的光映在玻璃上,照出她坐着的身影。她的手指搭在键盘上,没有离开。
几分钟后,邮箱弹出新提示。
主编回复了两个字:“准发。”
她点开发送记录,确认稿件已进入发布队列,发布时间设定为早上七点整。倒计时显示还有五小时四十二分钟。
编辑站在原地没动,许久才开口:“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可能会报复你?不只是封号、删文,可能是更狠的手段。”
“我知道。”她轻声说。
“那你还发?”
她抬起头,目光直视他:“你不觉得,现在最危险的不是我吗?是那些还在直播间里撑着的人。他们不知道规则已经被改过,不知道自己心跳降到多少会被系统判定为‘失败’,更不知道一旦失败,等着他们的不只是罚款,而是精神摧毁和职业终结。”
“所以你非写不可?”
“非写不可。”
编辑终于松开紧握的拳头,叹了口气:“那你至少……做好准备。”
她点点头,重新打开文档,开始检查最后一遍排版。标题依旧醒目,导语部分引用了周野拒绝签字的细节——那个在会议室里被施压却最终选择站稳立场的职业选手,成了整篇文章中最具说服力的证人之一。
她将他的名字打了星号,附注说明“应受访者要求匿名处理”,然后继续往下核对数据来源标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她的动作始终稳定,没有迟疑,也没有激动。就像一名医生完成最后一针缝合,收线,剪断,收刀入盒。
当所有格式校对完毕,她退出编辑界面,回到主屏。新闻后台显示,预热推送已生成,摘要文字正在同步至多个合作分发渠道。
她端起桌角早已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口,苦味在舌尖散开。
手机震动了一下。
不是主编,不是编辑,也不是任何熟人。
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内容只有四个字:“小心身边。”
她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没有回复,也没有删除。而是把它截图保存,归入名为“威胁记录”的文件夹。
然后她把手机放回桌面,再次看向那篇即将发布的报道。
屏幕上,标题静静躺着。
《星浪黑幕:用主播命换上市梦》
她伸手摸了摸电源键,准备重启设备做最后一次安全扫描。
就在这时,办公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门被推开一半,一个实习生探头进来:“沈姐,技术部说咱们的内网刚刚被扫描了三次,IP来自境外,可能有人在试图入侵后台,删你那篇稿子。”
她立刻坐直身体,手指迅速打开防火墙日志。
果然,三条异常访问请求集中在过去十分钟内,目标正是她提交稿件的服务器端口。
她快速输入指令,启动备用传输协议,将全文加密上传至三个不同地区的镜像站点。
做完这一切,她才缓缓呼出一口气。
实习生问:“要不要报警?”
“不用。”她摇头,“报警太慢。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确保内容传得够远、够快。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拦不住了。”
“可要是他们直接找上来呢?比如……线下?”
她没说话,而是从抽屉里取出一张SIM卡,插进备用手机,开机,登录一个从未公开过的社交账号。
那是她为这一天准备的最后一道防线。
她开始编辑一条新动态,没有配图,只有文字。
发送对象不限于粉丝,而是定向推送给二十个长期关注行业黑幕的独立媒体人和维权博主。
消息尚未发出。
她停顿了一瞬,手指悬在屏幕上方。
然后按下发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